登录
注册
器材资讯-加强文化积累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加强文化积累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责编:小兰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8-04 来源:蜂鸟网 点击:4085 次  【打印

  最近好多人和我探讨摄影风格的问题,我不记得哪位老师说过一句话:“初学摄影谈风格太早!”我是赞同的,我认为初学摄影先练好基本功,摄影风格更多的可能无关技术层面的东西,是个人审美风格,人文素养,还有其他一些很感性层面的文化艺术积累。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看法,也可以加我微信交流:xicaocn

  现在国内摄影界或者是全民摄影的缘故,大家一窝蜂上器材,加上媒体厂家涉及商业利益因素的导向,把摄影领域引到了一个只谈技术和器材的时代。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浮躁。翻开那部《世界摄影史》,貌似世界主流精英摄影群体这近二百年来更多的关注是摄影的人文与艺术层面的东西,器材只是实现的一个工具,它只是工具。当然,全民摄影就意味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台演出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好事,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吐槽的。不仅仅是摄影界,纵观当今世界主流文艺界,在欧美社会也是网络普及带来了大众快餐文化的流行,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增加生活乐趣,百花齐放的时代也是一种文化胜景。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早点凤凰卫视专门有一个文化访谈节目谈到这个问题,欧美的文艺圈子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同时存在的,同样具有话语权,大家各求所需,相互借鉴又平行的存在着。 而在亚洲,最近这十年,精英文化群体貌似在退出主流的文艺圈话语权,在舞台上跳跃都是“娱乐至死”的大众快餐文化,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越发浮躁的心态。所以,很多朋友一直在喊着摄影圈浮躁的问题我倒不觉得这是摄影圈的问题,归根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心态出了问题,摄影圈的现象只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我们固然无力回天,但也可以站出来说点话,给有心的朋友一点启发,认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够了。

关于摄影技巧

  我上次做了一个调查,关乎摄影技巧的,更多的人愿意去学习摄影技巧。坦白的说,我不太喜欢摄影技巧的这个词,因为不管是为了娱乐生活还是严谨学习,技巧这个词对学习来说总不是什么好事。

  懂得基本原理之后,就不需要刻意的记录技巧,因为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比如,有人问拍摄星空的技巧是什么? 我会告诉他,你要好好研究下拍出星空为什么要高ISO,还有慢一点的快门之类的,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清楚了就知道了原理,收获要比技巧大的多,下次换一个场景,换了光线,你已经不需要再去记什么技巧,而自己会灵活应用掌控曝光去拍出想要的感觉的片子。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所以,抓住每一次深入学习摄影的际遇,举一反三,摄影技术的提高才会顺风顺水了。如果这样说,还不够直观,那我再举一个现实点的例子:假如你看到了一个拍摄很好的场景,你记住了参数,下次照着模仿,可是这个时候,时间光线不同,有偏差,你旁边有山,挡住了部分光线,你所处的位置也不同,空气通透度也是不同,那么你怎么办?你记住的参数就一点用途都没有了。

  如果你熟悉各种曝光控制,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拍出感觉的片子。 禅学有个看法:“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参透,参透不等于可以践行。”四层境界,需要我们爱好摄影的人共勉。

风格的养成

    之前说,初学摄影谈风格太早,我赞同。但不代表就没有风格,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国内摄影界过分看重技术层面的东西,忽略太多人文素养还有美学修养层面的导向学习。

    数码时代,同样的相机,同样的镜头,出来的片子几乎色彩,画质都是一样。那么风格从什么地方而来? 还是从构图,从拍摄元素,从个人拍摄喜好的点滴上来,但这些东西却与摄影无关,都是摄影者本身人文美学积累方面的表现。也有人追求所谓的德味,玩点浓郁蓝调的色彩,我也会玩,这都是个人喜好,无可非议。但有一点是必须清楚的,就算你用的是顶级徕卡的色彩,那出来的风格还是相机与镜头的风格,不是人的风格。和你一样有经济能力的人都有这样的风格,这一切还是无关摄影。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日本有个摄影大师叫:山本昌男,他的照片几乎你可以从一堆摄影大师作品中脱颖而出,那种风格无论换了什么镜头,什么相机都是不变的,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 ,一个人的情绪,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在摄影,而不是什么徕卡或者顶级的器材在摄影。

  再或者国内拍摄佛学题材的张望老师的佛寺题材片,那也是风格,不管换了胶片还是数码,那种风格是度固定的,用光,构图,感觉,始终如一人饮茶,味道如一。

    所以,我认为,谈风格可以离开摄影,还是那句名言,风格关乎你喜欢的电影,音乐,读的书,爱过的人,有过的故事,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对人生与生命的看法等等,这些都是构成你风格的因素。

  特别是在你风格还没有养成的时候,你周围的很多人肯定会投来嘲讽的眼光或者言语,这个时候你要坚持住,不要被他们干扰了自己的路。你要知道,人性有个固有的规律就是,在你没有所成时他们嘲笑你,在你有所成时他们羡慕嫉妒你,这些无关国内还是国外,人性共通的弱点。

  当他们嘲笑你的风格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有了风格,这是好事,就差坚持下去到开花结果。我刚开始写点见解与看法时,也会被一些影友嘲笑文绉绉的,但我想,那我有什么办法?我从小学能写作文就是这样的风格,难道为了取悦大众去改变自己?大可不必,有时坚持你自己本身就是风格。

意境的理解

  如果是摄影基本技术是第一步,风格是第二步,那么意境可以算得上第三步了。意境这个东西太抽象,艺术与审美都太抽象,也是没有唯一标准的。人类也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和生存问题之后才有了艺术,古往今来,无论中西方,艺术一直貌似是小众群体的东西。固然现在文艺青年到处都是,可是借用木心先生一句话来说:先是有文艺,后来有了文艺腔,后来文艺没有了,只剩下腔,再后来腔也没有了文艺是早就没有了。但我想不管是追求形式还是表面的光鲜,我么还是多点宽容的心态。或许今天只是形式,明天总会出几个未来的艺术大师,谁又不是从跌跌撞撞开始的呢?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但真的具象的谈意境,大概总有点: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意境我坚持认为是小众群体的东西,比如,你拿一张唐伯虎的:“落霞孤鹜图”给一不怎么识字的大妈看,她可能会觉得好,但让她意境那有点为难她了。当然,我们并非看不起人民群众的智慧,人民群众一直都是有着充分的创造力与智慧的,但文化教育这个东西不是智慧能相抵的,从小受过文学熏陶和教育的人和平日连书都不怎么读的人在对文化敏感度上是肯定是不同的。我个人并不觉得学历高的人就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未必学历高,这些都不是划等号的,也不分高低贵贱,最多大家只是领域不同。更何况对意境这个东西的理解,更是因人而异。 我常常给朋友说,你觉得有意境,是因为内心有意境,这些是你自己内心的反馈。别人只是制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剩下的东西来自你的心。

  所以,意境一直都存在,天地万物之间,山水树木之间,一直都存在。 发现意境和感受意境都不是摄影人的事情,也不是摄影作品的事情。摄影只是纪录意境而已,最多只是以摄影者的主观视角记录意境,剩下的都是来自看照片人的心。也大可不必把已经看得很高大上一样高不可攀,这些都是个人理解不同的世界罢了。

  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谈点对摄影风格以及意境养成的看法,有兴趣也可以加我个人微信交流:xicaocn ;欢迎探讨,探讨使人相互借鉴学习,进步。

作者介绍:

加强文化积累 摄影风格的养成和意境理解

  摄影师,细草穿沙。从事摄影11年。携程签约摄影师;多家旅游局合作摄影师;东方文化周刊特约摄影师,撰稿人;擅长传统东方写意美学的摄影师题材,同时使用135与120系统;特别是苏州园林系列摄影受到多家摄影,旅行媒体以及苏州旅游局较高评价认可。


返回首页 | 关于天下摄影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摄影互动 | 招聘栏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陈明律师